Wuliang Mountain: Roaming the Thousand-Year-Old Ancient Tea Mountains

無量山:漫遊千年古茶山

地理環境

無量山歷來是古茶名山,也是瀾滄江流域上游優質普洱茶的重要產地。
無量山
無量山原名勐樂山,平均海拔1800公尺。因意為「高不可攀」而得名,位於雲南省普洱市京東彝族自治縣西部。無量山脈自北向南延伸,主山脊位於南澗縣和景東縣之間。其支流延伸至鎮遠,被鎮遠東瓜林溪源頭的猛洞河一分為二。猛洞河東支流經鎮遠、景谷、寧洱、普洱、江城,一直到達西雙版納,形成東側六大古茶山。西部支線較短,覆蓋京東大朝山鎮、鎮遠猛東河西岸鎮台鄉、半盤鎮,以及景谷景谷鄉、民樂鎮、邊安鄉。主峰筆架山位於京東縣境內,海拔3374公尺。
思茅縣
無量山脈巍峨雄偉,綿延數百里。位於橫斷山脈與雲南高原交會處,位於南南亞熱帶過渡地帶,造就了「一山四季,十里不同氣象」的垂直氣候。這也導致無量山脈內不同小山茶的風味和口感有顯著差異。

無量山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雲霧繚繞,古茶園星羅棋布。由於溫和、濕潤、多霧的氣候,茶樹生長週期長,使得茶葉營養豐富,氨基酸含量高,多酚含量適中,形成了滋味醇厚、香氣持久的共同特徵。

茶山的歷史

無量山區產茶歷史悠久。這 ” 唐代範綽所著《》記載:「茶產於寅生城周圍山中,散採,無栽培法。孟夷人用花椒、生薑、桂皮熬煮喝…」這裡的“引生城”,指的是今普洱市景東縣,無量山主峰所在地。唐代,在此設置寅生節度使府,也是當時南詔國重要的貿易集散地。
蠻書
《雲南地名志》又稱《雲南地名志》、《南蠻地名志》。書》共10卷,是雲南最早對普洱茶有明確記載的歷史文獻。古寅生城位於無量山脈之中。

相傳無量山的茶葉種植始於三國時期,是諸葛亮南徵時引進的茶葉品種及栽培技術。直至唐代南詔時期,彝族在無量茶山上繼續種植和利用茶樹。至清代,無量山茶園面積達10萬餘畝(約1.66萬畝),年產鮮葉3000多噸。除本地加工外,茶葉也運往勐海、義烏等地加工成各類普洱緊壓茶,銷往國內外。
茶樹王
清末民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銷路不暢、賦稅繁重等因素,北部六大茶山逐漸衰退。同時,瀾滄江流域的無量茶山地區逐漸成為普洱茶生產中心,地位日益凸顯。這裡生產的茶葉被加工成各種緊壓茶,然後經緬甸、印度銷往西藏,或經緬甸、泰國銷往東南亞。明清時期,無量茶山地區茶葉貿易達到鼎盛,「商賈滿道,馬幫堵路」。至今,它仍然是雲南茶區中不可或缺的珍貴寶石。

古茶樹資源

無量古茶山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古茶樹資源。 1950年代初,無量山地區出現了許多直徑超過30公分、高3-5公尺的古茶樹。 1951年12月,雲南茶葉研究所工作人員在當地獵人的帶領下,冒險深入山谷,發現了一棵高5.5公尺、基幹直徑1.38公尺的古茶樹。這棵被譽為「茶樹王」的古茶樹,雖已年老,但枝繁葉茂,枝繁葉茂。
古茶樹王
1980年代中期,隨著通往茶樹王所在古茶山的道路建成,更多的專家、學者、遊客來到無量山觀察、探索、欣賞茶樹王,並以此為榮。見證其雄偉的存在。發現茶樹王的消息開始在中國傳開,但由於當時路途艱辛,很少人敢去參觀。經過綜合多學科調查研究,保守估計茶樹王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栽培的“古茶樹王”,是中華民族最早栽培和利用茶樹的活生生的見證,為茶樹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為了人類的福祉。
無量山
原始幽靜的自然生態,百年山韻,無不體現無量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自然美景。這個隱藏在原始森林中的茶“貴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茶愛好者。人類種植的茶樹是中華民族最早利用茶樹造福人類的活生生見證。
返回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