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著深厚的歷史,植根於歷史事件和神話。最早有記載的飲茶證據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紀中國醫生華佗撰寫的醫學文獻。雖然它的起源籠罩在傳說中,但它的流行與現實世界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操縱密切相關。
植物來源
![中國茶](https://cdn.shopify.com/s/files/1/0687/0063/5395/files/2_06bfd236-5e03-4d12-b714-2db08e5a846c_2048x2048.jpg?v=1709530596)
茶樹起源於東亞伊洛瓦底江源頭附近,並傳播到中國東南部、印度支那和阿薩姆邦。茶樹的天然家園位於西部緬甸邊境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和米佐拉姆邦之間的小扇形區域內。東經中國至浙江省,南越山嶺至緬甸、泰國、越南。東西軸線長約2,400公里,南北軸線長約1,920公里。
據推測,中國小葉型茶可能起源於中國南方,透過未知野生茶近緣種的雜交,儘管由於缺乏已知的野生種群,其起源仍然是推測的。中國阿薩姆茶可能有兩種不同的起源,一種產於雲南南部,另一種產於雲南西部。滇南阿薩姆茶的許多品種都與近緣種大理山茶雜交。滇西阿薩姆茶與印度阿薩姆茶有遺傳相似性,顯示它們可能起源於中國西南部、印緬和西藏交界處的同一母本植物。然而,印度阿薩姆茶很可能起源於獨立馴化,因為它與滇西阿薩姆茶沒有單倍型,並且似乎與山茶品種雜交。
以12年的世代計算,中國小葉茶與阿薩姆茶的分歧大約在22000年前,而中國阿薩姆茶和印度阿薩姆茶的分歧則在2800年前。
早期喝茶
![中國茶](https://cdn.shopify.com/s/files/1/0687/0063/5395/files/1_6d171aee-a9f4-4c37-9fe0-99c48e43e498_2048x2048.jpg?v=1709531263)
古代東亞的茶消費早在茶被用作飲料之前就開始了。人們生喫茶葉,將它們添加到湯和蔬菜中,或發酵並咀嚼它們。據信,飲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的雲南地區,用於藥用。
根據中國神話,茶的發現歸因於公元前2737年的傳說中的神農氏,但有證據表明飲茶可能起源於中國西南部,特別是四川或雲南地區。關於茶的最早文字記錄來自中國,“tú”一詞出現在《詩經》等古代文獻中,指的是一種“苦菜”,可能包括包括茶在內的多種植物。 《華陽記》中也提到了四川巴人向周王獻「圖」的事。後來,秦朝征服了巴國及其鄰國蜀國的領土,導致了飲茶知識的傳播。另一種可能的早期對茶的提及可以在秦朝將軍劉琨所寫的一封信中找到,他在信中要求運送“真茶”。
西安漢景帝陵墓中發現了茶的實體證據,顯示早在西元前二世紀漢代皇帝就食用了山茶屬茶。西元前59年王褒所著的漢代著作《少年契約》中,首次提到了煮茶的內容。書中也提到了最早的茶葉種植紀錄,就是在這段時期,成都附近的蒙山種植了茶葉。飲茶的另一個可信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紀,在中國醫生華佗的一篇醫學著作中,他說:“常飲苦茶,使人思慮更佳。”唐代以前,飲茶主要是在中國南方,到了唐代才開始廣泛流行,並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地。 《茶經》是八世紀中國作家陸羽所寫的一篇關於茶及其製備方法的論文,他對中國的飲茶產生了重大影響。
動態
![中國茶](https://cdn.shopify.com/s/files/1/0687/0063/5395/files/3_723d6341-09c4-4254-be39-e11ca8c26da6_2048x2048.jpg?v=1709531167)
古往今來,人們開發了多種茶葉加工方法以及不同的茶葉品種。在唐代,茶被蒸煮、搗碎、製成茶餅。散葉茶在宋代開始流行。元明時期,未氧化的茶葉在熱乾鍋中攪拌,然後揉捻並風乾以保持綠色。 15 世紀見證了烏龍茶的發展,茶葉在平底鍋中加熱之前會被部分氧化。西方人喜歡完全氧化的紅茶,並允許進一步氧化。黃茶的發現是在明朝時期,由於綠茶製作過程中的疏忽,導致茶葉呈黃色,風味獨特。
全球傳播
![中國茶](https://cdn.shopify.com/s/files/1/0687/0063/5395/files/1_985960db-642d-499d-83bb-3ce5cbe80b81_2048x2048.jpg?v=1709530665)
茶最初於 16 世紀傳入中國的西方牧師和商人,當時茶被稱為“chá”。歐洲最早提到茶,寫為“chiai”,可以在威尼斯人 Giambattista Ramusio 於 1545 年撰寫的《Delle navigationi e viaggi》中找到。歐洲國家第一次有記錄的茶葉運輸是在 1607 年,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運輸了茶葉從澳門運往爪哇的一船茶葉。兩年後,荷蘭人從日本平戶購買了第一批茶葉運往歐洲。茶在荷蘭海牙成為一種時尚飲料,荷蘭人將這種飲料引進德國、法國,並跨越大西洋到達新阿姆斯特丹(紐約)。
1567年,哥薩克阿塔曼·彼得羅夫和亞雷舍夫訪問中國時,俄羅斯人第一次接觸茶。 1638 年,蒙古可汗向沙皇邁克爾一世捐贈了四「普特」(65-70 公斤)茶葉。根據耶利米·科廷的說法,瓦西里·斯塔科夫可能是在1636 年被派往阿爾金汗的。他被贈送給沙皇 250 磅茶葉作為禮物。斯塔科夫最初拒絕了,因為他認為一堆枯葉沒有用,但可汗堅持要這樣做。由此,茶傳入俄羅斯。 1679年,俄羅斯簽訂了一項條約,透過駱駝商隊定期從中國供應茶葉,以換取毛皮。如今它被認為是事實上的國民飲料。
茶傳入英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15年,當時東印度公司駐日本官員理查德·威克姆(Richard Wickham)在一封信中提到了這一點。 1637 年,福建人彼得·蒙迪 (Peter Mundy) 觀察到了這種飲料,他將其描述為「chaa——只有一種草藥煮過的水」。後來它於1657 年在倫敦的一家咖啡館出售,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 在1660 年品嚐了它。1662 年布拉幹薩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Braganza) 將喝茶的習慣引入英國宮廷後,它的受歡迎程度有所提高。然而,直到 18 世紀才開始流行。茶在不列顛群島被廣泛消費,主要是由於其成本高昂。 1720 年代,人們對加糖和牛奶的紅茶的熱愛超過了綠茶。 18 世紀的茶葉走私最終導致了更廣泛的負擔能力和消費。 1785年英國政府取消茶葉稅標誌著一個重大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的茶葉價格下降,特別是隨著印度茶葉的大量到來,到19世紀末,茶葉已成為社會各階層的日常飲料。茶的流行對歷史事件產生了重大影響。 1773 年的《茶葉法案》引發了波士頓茶黨,進而升級為美國革命。由於茶葉貿易對英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導致了鴉片戰爭。 1685年清康熙皇帝禁止外國商品,因此必須以白銀支付中國商品,促使商人轉向鴉片作為貿易的替代商品。中國政府限制鴉片貿易的努力最終導致了戰爭。
1836年,英國人將中國小葉茶引進印度,挑戰中國茶葉壟斷。 1841 年,阿奇博爾德·坎貝爾 (Archibald Campbell) 將中國茶籽引入庫馬恩地區,並開始在大吉嶺嘗試種植茶葉。 Alubari 茶園建於 1856 年,標誌著大吉嶺茶生產的開始。 1848年,羅伯特·福瓊受尊敬的東印度公司委託,秘密地將茶樹從中國運回英國。儘管大部分引入喜馬拉雅山的中國茶樹未能倖存,但英國人發現了一種與中國小葉茶雜交的本土阿薩姆茶品種。英國殖民政府利用中國的種植技術,向歐洲人提供土地種植,在阿薩姆邦建立了茶業。茶最初主要由英裔印度人消費,由於印度茶葉委員會成功的廣告宣傳,茶在 20 世紀 50 年代在印度廣受歡迎。 1867年,英國人也將茶業引進斯里蘭卡(當時的錫蘭)。